第一百四十章 闻风而降-《明末中枢一木匠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傻子都知道,副将比参将大,参将比游击将军大,自然谁都想争这个副将。一时间,大家伙再无以往的和气,是你来我往,针锋相对,大说自己过往的功劳,认为自己更加适合副将的这个位置。差一等的将领,知道争副将机会不大,而是参与到争夺参将和游击将军的行列之中。

    流寇本就没有什么纪律可言,现在倒好,这议事厅成了菜市场,吵了一天,也没吵出个所以然来。其实这也是岳肃想要达到的目的,让他们内部为了利益开始产生裂痕,只要不是铁板一块,自己想要控制,那就容易多了。

    王国宁这边连曰都在争吵,一连三天,才终于定下职务。

    再说金蝉,他的部队,目标是攻打陕县,按照行程,在王坦抵达渑池之后的第二天就能赶到,可是一连三天,金蝉的部队都在黄河上晃悠,根本就没上岸。他的任务,其实根本就不是攻打陕县,而是盯着王坦的部队,如果有什么异动,他能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。至于说什么攻打陕县,岳大人早已胸有成竹。

    陕县那里,驻扎的时候刘希尧的部队,刘希尧其实也有投靠朝廷之心,但一直都在观望。在听说王坦被朝廷授予副将一职,并率兵攻打渑池一事之后,就打算马上投降朝廷了。可这时,他又听说一个消息,那就是整世王找王坦说合,意图投降朝廷,而且还很快得知结果,整世王被朝廷封为总兵,现在渑池已经易帜,成为官军。甚至在整世王回到渑池的时候,还有人散播了一条消息,那就是朝廷给岳大人招安流寇,分封官职的名额有限,总兵人选一共是五个,现在已经被整世王占了一个,剩下的总兵名额只有四个,先到先得,要是去晚了,估计只能混个副将了,要是再晚,还得降等。

    刘希尧心中暗想,机会难得,于是决定,马上投降。既然整世王去了岳肃大营都没什么事,那自己直接走一趟,估计也没什么。胆小不得将军做,这小子的胆子也够大的了,也不派人暗通款曲,直接赶往黄河岸边,告诉黄河上的官军,亮出自家字号,表示要去济源向岳大人投诚,接受朝廷招安。

    黄河按上的船队,正是金蝉的部队,一听说这事,金蝉心中大喜,暗想自家大人可真有一套,兵不血刃,又收了一股子流寇。

    金蝉派人把刘希尧接上船,送往济源,岳肃大营,一报上字号,岳肃这次没有亲自出迎,而是请他到中军帐,自己在中军帐外迎接。

    和招安整世王的场景差不多,岳肃直接封刘希尧为总兵,赏了戎服。刘希尧的兵马接近一万五千多人,岳肃给了他一个副将的名额,两个参将的名额,四个游击将军的名额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在整世王、刘希尧先后接受朝廷归降之后,流寇是闻风而动,先后前来归降。尤其是大天王高见,现在是后悔不已,当初自己磨蹭什么呀,早降不就好了,这回倒好,让别家抢了先机,也不知自己还能不能抢上总兵的职位。

    和他一个想法的,可谓大有人在,混世王、九条、顺天王、太平王、贺一龙、贺锦、蔺养成等众多流寇,那是纷纷朝济源赶去。有的是前脚投书,不等回信,就赶往济源,有的是干脆跑到黄河岸边坐朝廷的战船。其中贺一龙、贺锦、蔺养成都是革左五营中的头领,对刘希尧是羡慕万分,还请他帮忙说合,看能不能给他们争取来总兵的官职。

    刘希尧还真帮忙,亲自写信给岳肃,希望岳大人能给点薄面,照顾一下。虽说名额有限,但岳肃知道贺一龙实力强悍,怎能不招揽,别看比旁人晚了一步,还是给了贺一龙总兵的职位。不过,他也有自己的说辞,贺一龙是刘希尧总兵保举的,本帅碍于情面,只要破格,希望贺总兵不要辜负朝廷的一番栽培。

    可是其他人就没有贺一龙那么走运了,因为晚了,只能得个副将的职位,但岳大人也有话,只要你们好好努力,取得功劳,本帅一定提拔。
    第(2/3)页